欢迎光临CCTV中文网
广州蓝皮书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艳军

CCTV中文网大湾区讯

      20258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微信图片_2025-08-13_105642_696_副本.jpg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研创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牵头组稿,汇聚科研智库、高等院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智慧,是客观分析广州城市国际化最新发展水平、研判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成果,也是以广州为样本进行研究,促进中国城市国际化研究交流的学术平台。

微信图片_2025-08-13_105653_590_副本.jpg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2024年是对广州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对广州未来发展能级量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年,广州以国际化视野与战略眼光,全力抓好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全球城市评级达到Alpha级,大国外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重要交往载体持续巩固,海外友好伙伴链接全球,国际传播体系更有效力,教育国际合作高质量开展。展望2025年,面对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全球贸易冲突加剧、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广州以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为目标,高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准发挥城市国际交往功能,高品质打造国际城市品牌,高标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担当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构建支撑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综合性门户枢纽。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包括总报告、主题篇、国际经贸篇、国际交往与传播篇、教育国际化篇、国际化案例篇等六大板块内容,并设“2024年中国城市国际化事件关注”附录,就2024年中国城市国际化重大事件进行梳理总结,把握值得重点关注的实践动态。

  总报告从整体经济实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国际交通枢纽、高端国际会议活动、多边合作平台、国际交往伙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人文交流活动等维度全面总结了2024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现状,结合国际权威研究报告深入分析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表现,并对2025年国内外发展形势作出研判,提出推动广州城市国际化、建设全球城市的建议。

  主题篇以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广州为主题,选取全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广州与国内外主要全球城市进行对比,评估科创实力、国际交往能力、国际影响力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发展状况,提出助力广州加快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战略路径和对策。

国际经贸篇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吸引和利用外资、离岸贸易新模式等热点议题出发,探讨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国际交往与传播篇收录了广州奖打造国际公共产品、广州建设国际化街区、构建更有效力的城市国际传播体系以及塑造新型对外话语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育国际化篇关注广州教育国际化的新发展,从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建设、职教出海、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广州国际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国际化案例篇聚焦广州人工智能发展新动向,甄选了极飞科技全球化路径、钛动科技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出海的典型案例,为同类地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优化企业国际化布局提供参考。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指出——

广州持续构建更加多元的贸易网络

   20258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蓝皮书指出,在2024年广州的外贸格局中,欧盟、东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构成其核心贸易伙伴网络。其中,欧盟凭借长期的产业互补性与技术合作优势,持续保持广州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核心支撑在于欧盟市场对高端制造品的稳定需求,例如广州出口的船舶、智能家电及新能源产品在欧盟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广州对欧盟出口额同比增长10.6%。从内部结构看,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与广州贸易往来最密切的国家,主要涉及机电产品、电工器材及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领域。东盟作为广州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快速增长得益于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与RCEP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构成东盟市场主体,广州对其出口以机电产品、钢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时自东盟进口的机电设备与电子元件显著增加,反映出区域内产业协作的强化。中国香港作为重要转口贸易枢纽,与广州的贸易呈现“高出口、低进口”特征,主要承接内地商品的国际分销功能。日本则在电子元件、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与广州保持紧密合作,其进口增长主要源于本地高端制造需求。整体来看,广州通过优化贸易结构、深化区域协作及拓展高技术领域合作,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贸易伙伴体系。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P13-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7月)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建议——

广州应着力增强重大平台贸易影响力

20258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蓝皮书指出,广州应用足用实各类重大平台先行先试功能,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借助港澳制度环境国际认可度高的优势,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出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环境标准等领域的“先行先试”政策包。争取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证券化试点,升级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推出“广州版”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规则。联合中外智库建立国际规则动态监测与本地化适配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试验田”。二是完善要素交易平台功能,支持广期所上市新品种,支持全球溯源中心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推动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落地,推进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推动银行试点代理跨境保险售后服务。在南沙探索设立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推出科技成果跨境拍卖、专利保险等创新产品,建设“湾区要素配置枢纽”。三是建设大宗商品配置枢纽,实施“广交会+”行动,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出口海外仓建设,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扩区拓品。建成运营知识城综保区,加快国际金融城、期货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推进国际集散中心建设。四是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加强国家数字服务、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外贸新增长点。通过系统化制度突破与平台联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湾区样本”,将广州建设成为我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南方枢纽”,力争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规则制定参与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组织汇聚中心。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P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7月)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指出——

广州的交往合作对象辐射区域广,全球各个区域交往日趋频繁

20258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蓝皮书指出,从欧美发达国家到“全球南方”国家,广州的交往合作对象覆盖全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力量。2024年,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将广州作为再次访华的首站,真切感受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成就。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市长伦敦·布里德一行访问广州,纽约青少年合唱团及芝加哥大学、“知行中国—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等青少年团组相继访穗,推动落实“55万青少年”倡议。广州承办第五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29个非洲国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约350人参会。落实针对太平洋岛国的工作计划,帮助相关国家改善民生福祉。接待“全球南方”国家安全智库学者考察团,承办太平洋岛国议员研讨班、东盟国家议员研讨班、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妇幼卫生示范培训基地项目,传递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经验。河内后备干部培养班、胡志明市党政干部培训班形成常态化机制,“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修缮及基本陈列改造项目”获越南国家对外宣传奖项,广州打造中越友谊见证地、中越交流新高地。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P1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7月)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建议——

广州需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构建坚实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20258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蓝皮书指出,深化城市属性和核心功能是构建城市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根本。作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需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增强其在国际贸易、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中的核心作用,以构建坚实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服务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加快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的构建,优化智能化海关和自动化物流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球供应链的精准调度与实时监控。发挥广州“城市合伙人”计划桥梁作用,吸引全球顶尖企业和创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全球资源的整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广州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加速推进数字贸易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提高跨境交易的透明度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尤其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提升广州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国际化能力,吸引全球企业和高端人才,巩固核心功能,拓展广州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P228~22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7月)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指出——

广州逐步构建起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奠定重要基础

    20258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广州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逐步构建起开放、协同、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奠定重要基础。

  一是高等教育资源密度优势显著。广州作为大湾区科教核心引擎,集聚84所普通高校,其中7所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形成“金字塔形”高等教育体系。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为龙头,构建起“天河智慧城—番禺大学城—黄埔实验室”创新三角,形成全国密度较高的科教资源走廊。截至20241月,广州ESI全球前1%学科有215个,其中2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除此之外,截至2023年底,广州在校大学生规模为164万人,占全省在校生的58.4%,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储备与科研支撑。

  二是国际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领先。广州依托本土高水平大学,率先构建“双向流动”跨境办学体系,通过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等标杆项目,实现学科共建与科研资源跨境配置。截至2024年,广州4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占广东(15所)比例为26.7%,其中广州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1所(全省4所),形成“独立法人机构+二级学院”多层级办学矩阵。此外,在广东93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广州独占57项,占比61.3%;在广东2项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中,广州占1项。

  三是国际化教育网络加速拓展。立足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广州利用姊妹学校计划、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构建多层次与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体系。2024年,广州新增缔结穗港澳姊妹学校88对,总量达到475对,连续2年居全国首位,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的跨境教育生态。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构建“双循环+多圈层”合作网络,成员扩展至22个国家25个主要城市的27所高校,覆盖欧美、亚太、非洲等地区。

责任编辑:刘鑫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7283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CCTV-WHZG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