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CCTV中文网
西丰县人大:“督”出乡村新画卷 “美”出宜居新面貌
来源:中文网   作者:张凤龙

CCTV中文网辽宁西丰讯

  近日,西丰县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的第二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导工作顺利收官,全县 18 个乡镇在垃圾治理、污水管控、畜禽粪污处置、村容村貌提升及美丽宜居村建设等关键领域全力攻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人大督导助力整治工作纵深推进

  西丰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精心安排 9 个督导组深入全县各乡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督导过程中,各督导组聚焦“全域洁净”目标,督促各乡镇压实整治责任,创新推出多级联动机制,深化垃圾、污水、粪污协同治理,取得阶段性突破。安民镇通过“网格化三级包保+闭环管理”机制,2-6 月累计整改河道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 156 处,清理河道垃圾 340 吨,河流水生态明显改善;和隆乡投入 30 万元开展“二园三边”整治,清理垃圾 980 立方米、“三堆”116 处,联合多部门规范街面经营秩序,拆除违规设施 12 处;房木镇创新“五有”工作格局,调配 41 名保洁员开展网格化清扫,万福村王家屯通过“七步工作法”实现 26 户养殖户粪污闭环管理,村屯环境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督导组的有力监督和科学指导。

二、人大监督推动典型示范效应凸显

  县人大常委会在督导过程中,注重以点带面,推动各乡镇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样板。安民镇增福村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计划推进标准化路边沟、太阳能路灯等项目建设,同步开展绿化美化,村民休闲空间持续拓展;营厂乡碧玉村提前完成 900 米石砌排水沟、40 盏太阳能路灯等建设任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和隆乡和隆村完成 105 盏路灯基础施工及全村绿化,天德镇天来村、天德村通过“垃圾兑换超市”带动垃圾分类全覆盖,8 名专职保洁员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这些典型示范村的建设,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有力推动了全县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图片1_副本.jpg

三、人大联动监督促进生态治理持续改善

  县乡两级人大在此次督导工作中紧密联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推动整治工作落地见效。柏榆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植树活动、视察人居环境整治,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设施建设”等建议被镇政府采纳,福合村“流动红旗标兵户”评比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成平乡人大主席团执行“周检旬查月总结”制度,10 个行政村实现保洁员持证上岗,垃圾填埋场经 2 次维修后运行良好,渗滤液无外溢风险;德兴乡人大督促建立“水管员+防疫员”联合检查机制,7 个行政村规模场粪污设施配套率全部达标。县乡两级人大的联动监督,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确保了各项整治任务的顺利推进。

四、人大督导推动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督导下,各乡镇通过反馈优化治理模式,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参与热情不断增强。更刻镇、德兴乡扩容“垃圾兑换超市”,丰富兑换物品种类,有效地提升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农药瓶回收率提升至 90%;成平乡将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实施“积分制+红黑榜”管理,对 12 户先进家庭给予物资奖励,对 2 起违规排污行为严肃查处;西丰镇、平岗镇开展“最美庭院”“流动红旗标兵户”评比,带动农户自发清理“三堆”492 处,栽植果蔬花木打造“微菜园”“微果园”87 个。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发现问题精准提出整改建议

  在此次督导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督导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精准发现了部分乡镇在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群众参与度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督导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包括聚焦短板强弱项,强化设施建设;压实责任抓长效,提升管理水平;深化宣传促参与,激发内生动力;多方筹资强保障,加快项目推进。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西丰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监督职能,以此次督导为契机,督促各乡镇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整改。县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治工作提质增效,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荐稿:赵岳

辑:刘鑫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6973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CCTV-WHZG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