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中叶,陕甘战火燃起,一批回民为避战乱,踏上西迁之路。他们翻越天山雪岭,穿越草原戈壁,最终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定居。行囊里装着陕西乡音,记忆中刻着故土习俗,这群先民在异乡扎根,却始终将“根在陕西”的信念深埋心底——这便是东干人的起源,一段始于迁徙却从未割裂血脉的往事。而陕西那句“亲不见怪,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老话,恰是他们与陕西情谊最贴切的注脚。

东干人的骨子里,藏着抹不去的“陕西印记”。“东干”二字,源于陕西方言“东岸子”:当年西迁途中,当地人问其故乡,先民们便用关中口音指向黄河东岸,答“东岸子来的”,久而久之,“东干”成了这个族群的称谓。如今走进中亚东干村落,陕味依旧浓厚:老人们用“谝闲传”拉家常,孩子们学“没麻达”的方言词汇,长辈教写汉字时总不忘叮嘱:“这是老祖宗的字,不能忘。
“就是这个味儿,和我妈当年做的一模一样!”有位东干老人带着家人回陕西咸阳寻根,站在祖辈居住过的村落遗址前,他用生疏却亲切的陕西方言与村民攀谈,一碗油泼面让他红了眼眶。这样的寻根故事,近年愈发常见:东干青年带着中亚瓜果来陕参展,陕西学者远赴中亚整理东干方言文献,两地老人在线上共唱秦腔、同话民俗——没有隔阂,只有“亲不见怪”的熟稔
左: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西北联络处主任、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陕西代表处秘书长、中国老兵事业发展网外联部部长、雷锋精神万里行陕西站站长刘航军 右: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院长、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江布尔州陕西集体农庄主席安胡塞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这份情谊更延伸到务实协作中。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院长、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江布尔州陕西集体农庄主席安胡塞,将陕西温室大棚技术带回当地陕西集体农庄,解了冬季蔬菜短缺难题;东干人马文轩(伊斯密尔·道罗夫)赴陕学中医,学成后回国开诊所,让中医药文化在中亚落地;陕西在中亚举办“文化周”“非遗展演”
两地民众共贴春联、过春节,联手守护东干文化记忆。
“陕西老话‘亲不见怪’,就算过去有纠纷打的头破血流,亲戚还是亲戚,血脉断不了,依然还是一家人。”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西北联络处主任、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陕西代表处秘书长、中国老兵事业发展网外联部部长、雷锋精神万里行陕西站站长刘航军的话,道破这份羁绊的核心。如今,中哈正计划共建跨境农业园区、扩大留学规模、搭建文化交流常态机制,让百年情谊在新时代延续。


从百年前西迁求生,到如今双向奔赴;从一口陕腔守根,到跨界协作共赢,东干人与陕西的故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生动见证。这份“亲不见怪”的情,不仅是一个族群的记忆,更是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缩影——只要根还在,东干人与陕西故乡的这份亲情便永远不会断。
编审:陈骊生
CCTV中文网——中国中文资讯权威门户网站
全国各省市政企合作项目赋能平台24小时发布

联合主办:
中国中文电视台
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202407339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9355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信用代码:91110116MADEJ38Y4B
CCTV中文.COM国家版权局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5-F-00137491
中文网常年法律顾问:
中黎法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斌杰律师事务所 山东哲贤律师事务所
监督电话:400-832-6819
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