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文网黑龙江大庆讯
10月25日返程公交上偶遇的那帧影像,至今清晰:不是清晰的面容,而是红工服裹着的硬朗背影,是下车后地上相邻舒展的两道交谈影子。原以为影像需要“清晰”才够有力量,可这位油田师傅的叮嘱与这舒展的画面却让我顿悟——石油人的品格本就藏在这样的“不张扬”里:背影里扛过井场的风霜,影子里藏着掏心窝的家常,无需姓名与正脸,这份“干实事、少露面”的踏实,早已是最动人的初心注脚。

从中国石油报社培训课堂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五天的行程里,满是文字与影像铺就的初心故事。10月25日清晨,从北京返程抵达大庆,我在快8路公交车上刚坐稳,身旁就坐下一位师傅——他身上那件未及换下的红色棉工服(大庆油田标志性工服)格外显眼,作为大庆炼化的一员,单是“石油人”这层身份,就让我瞬间生出亲切感,也第一次真正触摸到了故事里的温度。而这份突如其来的温度,恰好解开了我在培训中一直拧巴的一个结。
培训时,老师反复强调“宣传要沾泥土、带露珠”,可我总觉得“接地气”是个需要刻意追寻的目标——直到这位油田师傅开口。他的红工服上还沾着野外作业的细微尘粒,第一句话就是“刚从井场下来,得赶回家先买两盒咱大庆的‘美食乐’蛋糕和月饼,再跟老伴去青岛看丫头(闺女)——丫头从小就爱吃这口,到时候非得把她抱起来转三圈,好好看看这半年胖没胖、高没高”。我顺着话茬说:“师傅,我是大庆炼化的,您穿红工服,我们穿蓝工服,虽在采油、炼化不同环节,却都是围着原油转。”就是这一句身份的坦诚,让陌生感瞬间消散,也让我忽然懂了:最动人的故事从不在材料里,而在同行业人急着回家见女儿的期待中,在“都是石油人”的默契里。两个半小时的攀谈,我们从他刚下井场的疲惫聊起,从油田的钻井平台说到炼化的生产装置,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故事也跟着慢慢铺展开来。
从大庆油田半个月连续野外作业的钻井套管,聊到他北海舰队当兵时三个月才能靠岸拨打的“平安”电话;从南沙群岛枪林弹雨前写给家人的绝笔书信,到“一人敌三”的生死时刻——是战友拼死把他推开才保住性命,他还亲手将国旗插在南沙群岛礁盘上,这份热血最终化作一枚三等功勋章;从索马里维和部队亲眼见证战友化作烈士的痛心,到退役时郑重签下“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到如今成为采油队里“一顶二”的能手——800斤的钢管,能和同为老兵的同事一起稳稳扛上肩;碰上“井喷”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总有互不相识的退伍老兵组成临时“突击队”,不用多言就默契配合,等任务完成聊起当年军营趣事,才发现彼此来自“海陆空”不同兵种,相视一笑间满是战友亲近。他指着身上的红工服笑:“你们炼化是把我们采出来的原油变成成品油、化工品,咱们一个‘产’一个‘炼’,虽隔着段路,干的却是同一件石油事!”聊到兴起时我想用照片记录下这份相遇,他却摆着手叮嘱:“别拍正面,也别提我名字,就是个普通干活的,没必要让人知道。”我听了他的话,没拍正面,只悄悄用手机记下他红工服裹着的背影,还有地面上映出的我们俩相邻交谈的影子。这些舒展的影像,反倒比清晰的照片更让人记牢——记牢的不是他的模样,是红工服背后那份“干实事不张扬”的踏实,也让我更真切体会到老师说的“采访足够充实,写作内容才够丰满、人物才能立起来”。 聊着聊着,话题飘到了爷爷奶奶的往事,师傅的声音突然沉了下去,原本带着笑意的嘴角慢慢抿紧,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指节微微泛白。“我爷爷奶奶,当年都是被日本人活活剖腹害死的……”他停顿了好一会儿,喉结用力滚动了几下,才接着说,“我奶奶更惨,被那些畜生糟蹋后,赤身裸体地……”说到这儿,他红了眼眶,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颤抖,连呼吸都变得急促,“我父亲那时候才十来岁,后来攥着把磨快的菜刀,趁日本哨兵上厕所的功夫,硬是把脑袋砍下来,缴了枪支、子弹夹就往山里跑,后来饿晕了,被杨靖宇部队救了!”话锋随后绕到家里一位老叔身上——为了掌握先进飞行技术支援国家,老叔专门远赴俄罗斯学习驾驶飞机,学成后没歇脚就开着飞机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一次空战中飞机受损,当时国内能作战的飞机少得可怜,老叔抱着“保住飞机就是保住战斗力”的念头,坚决不跳伞,硬是凭着过硬技术操控受损飞机迫降。最终飞机保住了,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老叔从没跟人炫耀过这些,偶尔提起来就一句‘能为国家做点事,值了’。”师傅说这话时,情绪才稍稍平复,眼里却仍藏着对先辈的敬意。说着,他忽然顿了顿,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红工服磨白的肩线,声音又沉了几分:“前两年,我把家里看着揪心生了锈的日本战刀,领章等等侵华罪证,捐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后来要给我10万块补贴,我哪儿能要啊?这不是卖东西,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做到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话锋一转,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有些发颤:“我在南沙海战那回,一个班10个人,最后就剩3个,我是其中一个。战友们炸得面目全非,身上的子弹孔跟筛子似的……”他抬手抹了下眼角,语气里满是揪心的痛,“后来回家,国家把钱打给了大庆市政府,市里的人找到我,说这是规定必须收下,我实在推不过,才勉强接了。”之后又说到姐姐的军人丈夫、女儿在青岛指挥学院搞雷达技术的日常,我忽然更懂了他身上那股“为事不计较”的劲从哪来——原来这份家国担当,早就在家族里一代代传成了根
越聊越投缘,眼看快到我该下的站,他也说“这站下还得走段路”,我俩索性约着都多坐3站到终点站,之后再提着行李往回走3站地——路上还接着聊油田怎么保产量、炼化怎么提效益的家常,手里的行李沉,可心里却因为这投机的聊天透着轻快。这时我才彻底明白,原来采访的最佳境界就是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触碰到一个人背后的家族故事;只有倾听,才能让同行业的采访对象愿意敞开心扉,哪怕多绕路也要把话说透。而这份“倾听的智慧”,正是这次培训中老师重点强调的采访技巧。
也是在这场掏心窝子的聊天里,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老师说的“采访的最高境界是共情”。此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看到“抗联精神”,我记下的不过是文字介绍和冰冷的刑具;可当他红着眼眶说出爷爷奶奶的遭遇时,我眼眶里的热意,才是真正与历史、与他人的共情——就像我们虽在石油产业链的不同端,却能懂彼此对这份事业的那股执念。
他说话时,我忍不住更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背影:红工服的肩线有些磨白,后背因为常年扛东西微微有些驼,却仍透着一股硬朗——像井场旁立着的钻塔,扎实又沉稳。偶尔他抬手比划扛套管的姿势,我才看清他的手:不是常见的老茧密布,反是虎口处鼓着一块硬实的肌肉,指尖按上去能看到清晰的腱子纹路。“这是当年在部队练枪练的,日复一日就顶出这么块肉。”他说着,还特意用力让这块肌肉动了动;而他拇指上那道浅疤,在阳光下隐约能看见痕迹,那是南沙战场“一个人对付三个敌军”的印记。这些藏在背影里的细节,比任何名号都更有力量,也让我彻底明白:原来写活一个人,不用刻意强调身份或样貌,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动作、痕迹,早已能勾勒出最鲜活的模样。
他还聊起干活的劲头:平时挪800斤的钢管要四个人抬,可他和另一位老兵蹲下身一使劲就能扛上肩,“咱当过兵的,这身力气不能丢,就像老辈人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遇见难活就往后缩。”这话让我想起我们炼化车间里的场景——装置检修时,师傅们也是顶着高温钻进塔罐,没一个人喊苦,也没一个人刻意邀功。其实他并非只有力气——他学过地质岩层专业本科,可说起自己时总谦虚地说“没太高文化,就会干粗活”;可一讲起油井注水平衡压强、套管安装的技术细节,眼里就满是光;提到年轻组长的研究生学历,他笑着说“理论不如人家,可咱手上的活,一个月能顶别人俩月”。这份不卑不亢的踏实,像极了大庆油田里默默运转的磕头机——不张扬,却把根扎得极深,也和我们炼化人落实“四精理念”的较真劲儿如出一辙。
听着他絮絮叨叨讲这些日常,不知不觉间两个半小时的时光已近尾声,我也突然想起培训时一直没解开的疑问:“新时代的石油精神该怎么写?”此前总觉得要找宏大的叙事、华丽的辞藻,可此刻看着手机里他的背影、想着刚才聊天的点滴,答案突然清晰了。新时代的石油精神,从不是喊口号,而是写他半个月在野外板房驻守,却记得女儿爱吃的家乡菜;是写他提起见女儿要抱起转三圈时,眼里藏不住的柔软;是写他退伍多年,仍能清晰说出“自己的部队番号,发实弹就是真干”,却盼着“一辈子别再用上这本事”;是写他不愿让女儿当兵受苦,但收到女儿背着她考取的军校录取通知书时,失望与希望交织的眼神;是写他不愿教年轻人核心技术时的坦诚“我得留口饭吃”,却又补一句“等我退休前,肯定把绝活都传下去”——就像我们炼化人守着装置,也总想着把每道工序的“绝活”攥紧、传好,让油田来的原油能发挥最大价值,却从没想过要什么名头。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片段,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作为大庆炼化的宣传工作者,我们常忙着“挖掘典型”,却忘了最典型的故事,或许就藏在与油田兄弟同乘的公交车里,藏在“油田产、炼化用”的默契里,藏在为了多聊几句而多绕的3站路上,藏在那帧红工服背影与相邻影子的影像里。这场意外的相遇,不是采访,而是一场初心的洗礼——往后写稿,得多坐几趟公交,多听几句家常,把纸上的“正能量”,酿成老百姓日子里能嚼出滋味的暖,让每份石油人的初心,都能在故事里找到可触碰的回响,哪怕故事里只有一个模糊却坚定的背影、两道相依的影子。
手机里存着的,始终是那帧红工服背影,是地上相邻舒展的两道交谈影子——没有清晰的眉眼,却比任何特写都更有分量。这影像里,藏着石油人最本真的低调:扛过枪、钻过井,讲得出家族热血、道得清技术细节,却不愿留一个名字、露一张正脸。而我们这些宣传者要做的,就是把这背影背后的故事讲透,把这影子里的初心说清——让那些“不张扬的坚守”被看见,让“低调的滚烫”被感知,这便是这场初心对话最珍贵的馈赠。
陶蕴章老人荣获南沙群岛海战三等功

陶蕴章是参加过抗日战争,新四军,八路军,抗日联军(东北义勇军)老战士在1955年荣获得独立自主奖章


荐稿:刘志华
责任编辑:刘鑫
CCTV中文网——中国中文资讯权威门户网站
全国各省市政企合作项目赋能平台24小时发布

联合主办:
中国中文电视台
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202407339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9355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信用代码:91110116MADEJ38Y4B
CCTV中文.COM国家版权局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5-F-00137491
中文网常年法律顾问:
中黎法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斌杰律师事务所 山东哲贤律师事务所
监督电话:400-832-6819
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