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CCTV中文网
王建国:四十载笔耕两万首以诗为翼摘 "南国诗帝" 桂冠
来源:中文网   作者:付庆昆

微信图片_20251027132209_85_3.png

王建国-特聘客座教授

特长:诗词

洞庭湖畔诗人

从洞庭湖畔的农家院落到城市工地,从青涩少年到年过半百的农民工,王建国(笔名:南国诗帝、双王圣人,曾用名王霆)始终怀揣着一颗炽热的诗歌之心。四十余年笔耕不辍,他创作诗歌超两万首,现存一万九千余首,不仅斩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十余项,更获 “南国诗帝” 美誉,成为多家权威媒体聚焦的 “农民工诗人” 代表,用文字书写着平凡人生的不凡诗意。

洞庭文脉滋养 少年种下诗心

1969 年(身份证登记 1970 年),王建国出生在风光旖旎的洞庭湖畔,世代务农的家庭虽未赋予他优渥的生活,却让他在水乡灵秀的文脉中埋下了诗歌的种子。中学时期的他,不仅是出席县级的优秀学生干部代表,更在课本之外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 诗歌创作。“那时没钱买课外书,就把课本里的诗词翻来覆去地读,田间地头的庄稼、湖边的日落,都想写成句子。” 回忆起最初与诗歌的结缘,王建国的语气里满是怀念。这份年少时的热爱,并未随岁月流逝而褪色,反而成为他此后人生中最坚定的精神支柱。

身份几经流转 诗意从未缺席

成年后的王建国,人生轨迹充满了平凡人的烟火气。他曾是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消防主任,如今是奔波于城市的农民工;2011 年,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加入佛山作家协会,为自己的 “诗人身份” 添上了正式注脚。无论身份如何转变,从洞庭湖畔到岭南大地,他的笔从未停下:在工地休息的间隙,他用手机记录灵感;下班后的深夜,他在出租屋里逐字打磨诗句。四十余年的坚持,让他的诗歌创作总量突破两万首,现存的一万九千余首作品,涵盖生活感悟、乡土情怀、时代变迁等诸多主题,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我这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想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成诗,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至善至美,哪怕只能靠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目标一点点,也值得。” 王建国坦言。

大奖加身载誉 媒体聚焦传扬

凭借深厚的创作积累与独特的诗歌风格,王建国近年来在全国文学赛事中屡获佳绩:2021 年,他一举斩获 “全国诗词评选大赛” 年度作品金奖与 “年度优秀诗词家” 头衔,个人信息永久入编文化艺术人才库;此后,第三届 “三亚杯” 全国文学金奖、第三届 “最美中国” 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第三届 “李白杯” 诗歌散文赛二等奖及 “李白杯” 实力作家头衔、第十五届 “墨海云帆杯” 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接踵而至,早年更曾获《小溪流》《南腔北调》等知名杂志社优秀奖,用沉甸甸的奖项印证了其创作实力。

他的励志故事与诗歌成就,也受到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南方都市报》《农民日报》《益阳日报》《潇湘晨报》等纸质媒体曾专题报道;人民网、凤凰网等权威网络平台收录其事迹;湖南政法频道、佛山新闻、益阳广电、南县新闻等地方电视台,以及今日头条、北京都市头条、抖音 “小政视频”、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等新媒体平台,均通过镜头与文字,将这位 “农民工诗人” 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早在学生时代,他的作品便已登上高中校刊,如今,他的诗歌正以更广泛的传播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永不停笔 以诗书写更多可能

如今的王建国,依旧保持着高频的创作节奏,抖音账号 “南国诗帝” 成为他分享诗歌、与诗友交流的新平台。面对已有的成就与关注,他始终保持着谦逊与执着:“农民工的身份不影响我追求诗意,奖项和报道是鼓励,更是动力。我会一直写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平凡生活里也能开出诗歌的花。” 从洞庭湖畔的追梦少年,到笔耕不辍的 “南国诗帝”,王建国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证明:诗歌从不专属某一群体,只要心中有热爱,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以笔为犁,在生活的土壤中耕耘出属于自己的诗意天地。

编审:陈骊生

发布时间:2025-10-27  阅读:7064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CCTV-WHZG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