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器,与培育,人,我的教育尺度衡
我们今天集体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引自《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器”,原意指工具、器物。在教育的语境中,它象征着工具性、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培养目标。“人”,指完整的人、人的本身,代表着教育人本性、全面发展性和启蒙性的一面。教育的目标是启迪心智、培养人格、激发创造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古语有云“君子不器”,而现代社会的运转又离不开千万“器”才。作为一名教育实践者,我深切体会到,“成器”与“成人”并非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的。教育真正的艺术,在于掌握一种微妙的“尺度”:既要以匠心“塑造”,赋予孩子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又要以仁心“培育”,守护他们成为自由、独立、丰盈的思考者和体验者。
一、认知冲击:两个小女孩带给我的思考
2016年11月,我赴杭州参加首届中国中小学德育G20高峰论坛,那次会议成为我教育认知的重要分水岭。
会议上的教育前沿理论与实践探索引人深思,但让我尤感震撼的,实在中场休息时遇到的两位七岁的小女孩。其中一个请我买她手中的书,在交谈中我得知,她读小学二年级,因语文老师的引导爱上了写儿童诗,不久前还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正当我惊叹于她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成就,想请她引见同来的语文老师时,另一个小女孩也开口了:“老师,如果您买两本,第二本可以半价哦!”我原以为她也出了一本书,她却坦然说道:“我是她的好朋友,来帮她推销”。
这两个孩子带给我的冲击,远远超过了我从教多年来积累的自信——我曾一直鼓励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在她们面前,我发现自己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扔囿于固定思维:是用成绩赢得一时,还是以核心技能赢得一生?我不断叩问自己:在陕西、在宝鸡,有多少孩子能发展个人特长,在七岁时就能拥有基于自己兴趣的成果?又有几人能自信大方在千人会场中推广自己的作品,或者主动帮助朋友?对比他们的教庭对孩子的支持,除了经济,我们还缺少什么?这位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玩”儿童诗,两年时间全班35人中20多人出版了诗集,这背后除了超前的教育理念与人文环境的滋养,还有什么?
那一年,是我工作的第23个年头。无论是教育理念、方法还是成效,我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认知积累。我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也曾为教出品学兼优、诚实善良的学生而自豪,以为自己未曾辜负过孩子的喜爱与家长的信任。然而,眼前这本“考试无用”的儿童诗集和这位善于沟通的“社交小达人”,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分数和升学并非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绝对标准。在我们执着于可见的量化指标时,可能正在忽视甚至扼杀孩子的独特潜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打开认知: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自此,我踏上了自我修炼的道路。
曾经读过的书不断在脑海中闪过:《为孩子重塑教育》强调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目标感,并掌握职业发展与履行公民责任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指出,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会关心的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周围世界;《夏山学校的故事》道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幸福、乐观、内心充实、具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个体,而非制造听话的“标准件”。
新购入的书籍同样发人深省:《教育的情调》强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教育者“与其寻找万能的教育方法,不如先投入心力去建立与每个孩子的真诚、信任的关系”;《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提出,教育的目标必须是把我们团结起来,为我们提供塑造以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为基础的,全民共享的可持续未来所必须的知识、科学和创新。



荐稿:鲁宏伟
编辑:刘鑫
CCTV中文网——中国中文资讯权威门户网站
全国各省市政企合作项目赋能平台24小时发布

联合主办:
中国中文电视台
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202407339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9355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信用代码:91110116MADEJ38Y4B
CCTV中文.COM国家版权局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5-F-00137491
中文网常年法律顾问:
中黎法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斌杰律师事务所 山东哲贤律师事务所
监督电话:400-832-6819
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