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CCTV中文网
话说《易经》 ——群经之首的诞生与中华元典的智慧长卷
来源:中文网   作者:李祖瑜

CCTV中文网讯

 在华夏文明的晨曦中,一部以阴阳爻线编织的典籍悄然诞生,它既是先民仰望星空的宇宙密码,亦是俯察大地的生存指南。这部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以“变易、简易、不易”三重智慧,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哲学根基‌。从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推演,再到孔子作“十翼”的阐发,它历经三圣之手、跨越三古之世,最终从占筮之书升华为囊括天地人伦的元典‌。

 当殷商的龟甲与周代的蓍草相遇,当“潜龙勿用”的隐忍与“飞龙在天”的进取交织,《易经》以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构建了一套动态平衡的宇宙模型——既解释四季更迭、王朝兴替,也指引个体在困境中“穷则变,变则通”‌。它如长江黄河般奔涌不息,塑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维底色,更在千年后仍为现代人提供着应对不确定性的古老智慧‌。此刻,让我们展开这幅智慧长卷,探寻它如何以一道横贯古今的爻线,连接起古老的筮辞与今日的哲思。

 《易经》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起源与发展脉络可追溯至约50007000年前的远古时代,并经历了多阶段的哲学升华‌。以下是其历史渊源与核心思想的系统梳理:

 ‌伏羲创八卦‌:传说伏羲氏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天文、地理、鸟兽纹路),以阴阳爻为基础创造八卦符号,形成《易经》的雏形‌。这一过程与河图洛书的传说密切相关,被视为“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实践‌。

 在神农与黄帝时期‌,即早期易学体系《连山易》(炎帝时代)和《归藏易》(黄帝时代)出现,但均已失传‌,现存的主要是《周易》。

 ‌中古周文王‌:商周之际,周文王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撰写卦辞爻辞,形成《周易》的核心内容。这一阶段从占卜工具转向哲学体系,成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源头‌。在1976年陕西岐山周原遗址出土的龟甲铭文,证实了《周易》与周文王时期的关联‌。

 ‌孔子作《易传》‌:孔子及其弟子通过《易传》(十翼)对《周易》进行哲学阐释,提出“变易、简易、不易”三原则,使其升华为涵盖宇宙观与人生观的经典‌。

 ‌后世发展‌:西汉以后,《周易》和《易传》合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汉代后《易经》被列为儒家经典,成为儒家"六经"之首。宋明理学进一步阐释其宇宙观‌。

汉代后著名易学家概览: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弼以《周易注》开创义理派易学,主张“得意忘象”,强调《周易》的哲学内涵而非象数占卜‌。其思想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深远。

 隋唐时期,孔颖达主持编撰《周易正义》,系统整合汉唐易学成果,成为科举考试标准教材‌。

‌李鼎祚著《周易集解》,保存大量汉代象数易学文献,是研究汉易的重要资料‌。

宋元时期,邵雍创立先天易学,提出“元会运世”宇宙周期论,其《皇极经世书》将易学与天文历法结合‌。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著《周易本义》,以“理气论”重新诠释《周易》,影响东亚文化圈数百年‌。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乾坤并建”说,其《周易外传》融合易学与唯物主义哲学‌

 

 《易经》的思想体系可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本体论:阴阳动态平衡

 ‌阴阳交感‌,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为根基,构建了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运行法则。阴阳二爻的交互作用(如乾卦“亢龙有悔”与坤卦“直方大”的互补)揭示了自然规律与人文伦理的同构性‌。

 ‌动态平衡,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如否极泰来、剥极复生)展现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强调变化中的动态平衡‌。"生生之谓易",变化是宇宙的常态,六十四卦系统描述了无穷无尽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卦象变化可以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

第二、方法论:变易思维

 ‌三义统一‌,“易”包含变易(变化)、简易(规律)、不易(恒常)三层含义,形成“变化中有常”的认知框架‌。

‌ 因时制宜‌,通过卦爻位(如乾卦六爻)模拟事物发展阶段,提出“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的实践智慧,为现代管理决策提供方法论‌。

第三、价值论: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主张“参赞化育”,强调人类应辅助自然而非征服自然,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通‌。

 ‌境界追求‌,通过“观物”体悟天道(如邵雍的宇宙观),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规律的和谐统一‌。

 简而言之,这一体系通过符号系统(卦爻)、哲学阐释(《易传》)与实践应用(占卜决策)三个层面,构建了贯通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完整智慧系统‌。

 

《易经》的西方传播始于17世纪,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译介活动正式进入欧洲视野‌。1626年,金尼阁在杭州刊印了包 含《易经》的拉丁文“五经”译本,标志着其西传的开端‌。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在18世纪进一步推动了《易经》的翻译与研究,例如1701年莱布尼茨通过白晋提供的伏羲八卦资料,发现了二进制与《易经》符号系统的关联‌。

‌早期阶段(17-18世纪

 传教士最初将《易经》视为占卜之书,但白晋等学者尝试将其与基督教教义关联,引发争议‌。

 莱布尼茨的发现使《易经》在科学界声名鹊起,成为跨文明对话的典型案例‌。

  19世纪后,《易经》的哲学价值被广泛认可。黑格尔等哲学家从中汲取辩证法思想,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则受其“变易”理论启发‌。卫礼贤的德译本(1924年)经荣格作序后,成为西方最权威的版本之一‌。

  20世纪70年代起,《易经》研究进入“溯源阶段”,国际汉学界更关注其历史原貌‌。

 目前全球已有58种语言译本,国际易学联合会等组织推动其数字化与跨学科研究‌。《易经》对西方哲学、心理学等产生也深远影响。德国汉学家谢林德指出,《易经》的跨文化融合过程体现了“真正的思想交流”。‌

 

 《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其义理哲思体系博大精深,包含了宇宙观、方法论与人生哲学的多重维度。以下将从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后世影响及现代解读四个方面进行简阐。

(一)基本概念与体系框架

 《易经》的义理体系可用"象、数、理、占"四个字概括,这是其基本内容框架‌。

‌象‌:指卦象符号系统,包括八卦和六十四卦

‌数‌:指阴阳爻的数字排列与变化规律

‌理‌:指卦爻辞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占‌:指占卜预测的方法论

 这一体系通过符号与文辞的组合相配,模拟宇宙间天地万物的结构和运行规律,同时揭示社会人事的吉凶悔吝‌。其核心思想包括"变易"(万物永恒变化)、"不易"(变化遵循客观规律)和"简易"(复杂规律可简化为基本原理)三大原则‌。

(二)核心哲学思想

1、阴阳学说

 阴阳是《易经》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代表宇宙间两种相互对立又依存的力量。阳爻(⚊)象征天、刚、明、动;阴爻(⚋)象征地、柔、暗、静4。阴阳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如《系辞上》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

2、五行理论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克:

 相生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这五种元素组成,其平衡状态决定事物的稳定与发展7

3、八卦体系

 八卦由阴爻和阳爻三重迭组成,包括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种基本卦象,分别象征天、地、水、火、   雷、风、山、泽等自然现象‌。每卦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如乾卦代表纯阳至刚,坤卦象征柔顺包容‌。

(三)深远的影响

 《易经》的义理哲思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哲学领域‌,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体系,提出的"阴阳""八卦""刚柔相济"等辩证思想深刻影响了儒家和道家。为儒家(如孔子《易传》)、道家("道法自然"与阴阳变化相通)提供理论基础‌。宋明理学家如程颐、朱熹等都以理学解说易理‌。

 ‌在医学领域‌,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源于《易经》‌。

‌ 在文化领域‌,渗透到中医理论(阴阳平衡学说)、天文历法(八卦与节气对应)、文学艺术(比兴手法、虚实相生)和规划建筑设计(如堪與地理学既风水理论)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

 ‌在方法论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辩证思维(如"物极必反")影响了中国人的变革观念和危机管理意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四)现代研究与解读

 现代学者对《易经》义理哲思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一、跨学科应用‌:在企业管理中,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将"敬天爱人"的哲学融入管理,其思想源头正是《易经》‌。

第二、在人工智能领域,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与二进制算术的对应关系得到研证。

‌第三、三种解读方法‌:象数法‌:通过卦象理解宇宙规律;义理法‌:从道德伦理角度探索做人处事的道理;占卜法‌:通过卦象启发思考当下处境‌。

‌第四、现代价值‌:其"天人合一"思想为生态哲学提供资源,辩证思维对现代危机管理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要强调要区分《易经》的哲学智慧与迷信成分‌。‌ 

 

 《易经》的永恒回响‌,从周文王的蓍草卜筮到今日的哲思长卷,《易经》以“不易”的宇宙法则、“简易”的智慧内核、“变易”的辩证精神,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元典底色‌。它不仅是先民观天察地的密码,更是一部跨越时空的生存指南——教人于阴阳消长中见天地规律,于卦爻推演中明进退之道‌。

 作为“群经之首”,《易经》的智慧如江河行地,滋养了儒家的伦理、道家的自然、兵家的谋略,乃至现代社会的决策哲学‌。它的伟大,恰在于以六十四卦的有限符号,揭示了无限变化的永恒真理;以“天行健”的刚健精神,激励着代代中国人自强不息。

 今日重读《易经》,我们仍能听见那穿越数千年的回响:它提醒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唯有敬畏规律、保持简易之心、拥抱变化,方能如卦象所示,既“潜龙勿用”以蓄势,亦“飞龙在天”而乘势。这,或许正是元典智慧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这部“天人之学”的终极启示,或许正在于:以阴阳平衡的智慧应对复杂世界,用生生不息的勇气书写新的文明篇章‌今天,我们依然在解码——解码自然,解码人生,解码文明的未来,以“天行健”的进取与“地势坤”的包容,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编辑:刘鑫


发布时间:2025-09-19  阅读:6924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CCTV-WHZG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