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CCTV中文网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思政课堂展家风魅力,育人润物滋养心灵成长
来源:中文网   作者:姚静

CCTV中文网辽宁调兵山讯

      5 13 日,调兵山市第一小学的教研会场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此精彩上演。新教师张领带来的《弘扬优秀家风》这堂课,宛如一阵春风,吹进了每一位学生和参会教师的心田。

课堂上,张领老师巧妙地以《朱子家训》中的 524 字箴言和曾国藩家书的十二条智慧为线索,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精神之旅,在经典与现实的交织碰撞中,探寻家风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恰似绵绵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图片1_副本.jpg

  课程伊始,张领老师以《朱子家训》的朗诵开启课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生们清脆的诵读声,不仅传递出对先辈教诲的尊重,更让他们在初读中对 “勤俭” 这一传统美德有了初步感悟。紧接着,张领老师创新性地引入 AI 技术,借助豆包课堂,学生们自主搜集曾国藩家风家训的相关内容。他们深入了解曾国藩的生平事迹、独特的家风智慧以及十二条 “治家格言”,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们惊喜地发现,百年前的家风智慧,竟能成为破解现代生活困惑的 “密码”。

图片2_副本.jpg

  在 “新时代好少年的家风践行” 环节,课堂气氛达到高潮。针对曾家的 “修身十二招”,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当 “早早起床” 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冲突,当 “夜不出门” 与当下生活现实不符,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理性分析出曾家家风的可取之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家风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课堂末尾,张领老师以 “优秀家风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沃土,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 作为总结,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图片3_副本.jpg

图片4_副本.jpg

  课后研讨环节,组内教师从教材运用、育人实效、时代融合等多个维度,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度点评,一致认为这堂课做到了 “用经典的‘根’,育时代的‘魂’”。杨波老师称赞道,张老师打破了传统德育课的生硬说教模式,将《朱子家训》的 “克己修身” 和曾国藩家书的 “经世致用”,巧妙转化为学生可触摸、可践行的生活准则。例如,结合 “饮食必慎节,衣服必敛束” 引导学生积极践行 “光盘行动”,让古老家训成为培育学生劳动习惯和节约意识的 “活教材”。尹辉老师肯定了张领老师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妙之处,实现了 “课标——课堂学生” 的三级贯通,将 “家国情怀” 这一宏大主题,细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家庭生活事例。教研员郑淑新老师着重强调,张老师对曾国藩家书 “十二条” 的解读充满教育智慧,将 “不作无益之事” 转化为 “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案例解读家风,让德育摆脱 “空中楼阁”,成为滋养心灵的 “活水”。

图片5_副本.jpg

  会议最后,深耕思政领域 10 多年的老教师李宇红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 AI 赋能教学的培训。她感慨道:“AI 正如同家风一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教育的面貌。AI 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学生。在 AI 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未来,每个孩子都能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图片6_副本.jpg

  这堂以 “家风” 为主题的思政教研课,引发了与会者对 “新时代家风教育” 的深入思考。大家在分享家风小故事的过程中,发现祖辈的唠叨与百年前的家训其实一脉相承。当学生们在经典中寻找到应对成长烦恼的智慧时,家风便成功实现了从 “传统” 到 “传承” 的跨越。

图片7_副本.jpg

图片8_副本.jpg

  教研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永无止境。让我们从当下做起,将 “忠厚传家久” 的古训铭记于心,在日常的一餐一饭中传递亲情温暖,在平凡的言行举止中涵养高尚美德。因为每一个温暖的家风故事,都是对家国情怀最生动的诠释;每一次对优秀家风的弘扬,都是为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每个家庭都成为优秀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当千万个 “小家庭” 的美德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 “大能量”,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更加温暖、更加文明的新时代。

图片9_副本.jpg


  责任编辑:刘鑫


发布时间:2025-05-14  阅读:7458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CCTV-WHZG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